图书介绍
减轻自然灾害的法律问题研究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建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012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41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769页
- 主题词:自然灾害-灾害防治-法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减轻自然灾害的法律问题研究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减灾法理编4
第一章 自然灾害的法律性质4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属性4
一、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5
二、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7
三、自然灾害的法律属性12
四、自然灾害的属性转换19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属性认定24
一、社会学标准24
二、法学标准27
三、经济学标准30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法律评价32
一、法律社会学评价33
二、证据学评价37
三、实体法评价40
四、程序法学评价44
第四节 自然灾害的特征47
一、人员伤亡的必然性47
二、财物损毁的难免性51
三、对社会环境的破坏性54
四、对政府行为的干预性57
五、导致减灾的国际合作性61
第二章 减轻自然灾害的法律机制65
第一节 减轻自然灾害的可能性65
一、生态系统中人的能动性66
二、自然灾害可以预防70
三、减灾是人们的义务和责任75
四、减灾法的作用79
第二节 以法律减灾的机理83
一、法律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态度84
二、人们依法干预自然灾害89
三、灾害状态与制定减灾法100
四、灾害后果的分配104
第三节 减轻自然灾害的行为机制109
一、致灾行为与灾害后果的循环109
二、灾害引发行为112
三、自发减灾行为115
四、组织减灾行为118
五、政府减灾行为121
六、国际援助减灾行为123
第三章 减轻自然灾害的法律意义126
第一节 减灾的法律价值126
一、消灭减免责任的事由127
二、减少对主体、客体的影响131
三、排除对政府行为的干预135
四、防止损失转嫁139
第二节 减灾的实体法意义143
一、避免损害的发生143
二、维护法律关系的效力147
三、减少紧急状态的出现150
四、有利于法律责任的承担153
五、保障法律秩序157
第三节 减灾的程序法意义160
一、防止时效的中止160
二、减少诉讼程序中止、终结163
三、避免执行困难167
四、排除证据灭失的危险170
第四节 减灾的国家行为意义173
一、排除对政府行为的干预174
二、减少财政补贴的机会177
三、国家的建设行为少受影响180
四、国家环境行为责任明确化182
五、推动减灾法制建设发展和完善185
灾民赈灾编191
第四章 灾区的法律特点191
第一节 灾区的产生与划定191
一、灾区的含义192
二、灾区的产生195
三、灾区的划定198
四、灾区的划定标准201
第二节 灾区的地位205
一、灾区的社会地位205
二、灾区的法律地位209
三、灾区的政治、经济地位214
第三节 灾区的特点218
一、灾区具有特殊危险性219
二、灾区是减灾的重点性地区221
三、灾区具有损失需补性特点224
四、灾区具有混乱难以控制的特点227
五、灾区是国家特殊义务履行地229
六、灾区具有国际热点性特点233
第五章 灾民的法律特征235
第一节 灾民的形成235
一、灾民的含义236
二、灾民身份的取得238
三、灾民产生的主因241
四、对灾民的社会评价243
第二节 灾民的身份246
一、灾民的一般社会关系身份247
二、灾民的民事身份249
三、灾民的刑事、行政身份251
四、灾民的受救济身份254
第三节 灾民的地位256
一、减灾法律地位258
二、民事法律地位259
三、刑事、行政法律地位261
四、诉讼法律地位263
五、政治、经济法律地位265
第四节 灾民的特征267
一、灾民的人身已损性267
二、灾民自卫能力减弱269
三、灾民的生活易陷入困境270
四、灾民具有外流性272
五、灾民的难民特征273
六、灾民的需救济性274
七、灾民的铤而走险性276
八、灾民民事能力无支撑性277
第六章 赈灾的法律机制280
第一节 赈灾的必然性280
一、灾民的生存关系281
二、赈灾是减灾的重要环节283
三、赈灾是社会安全的需要285
四、赈灾乃政府职能之一287
五、灾损消除的效率关系经济发展289
第二节 赈灾的法律机制291
一、救济需求是产生赈灾的源泉292
二、减灾义务是赈灾的核心294
三、赈灾与减灾的关系296
四、赈济灾民与灾区救助299
五、赈灾的法律手段301
六、赈灾的法定机构303
七、赈灾的目标305
第三节 赈灾的方式308
一、物质赈灾法308
二、优惠赈灾法311
三、劳务赈灾法314
四、精神赈济法316
第四节 赈灾的法律功能作用320
一、阻却灾民的流民性转化320
二、维护法律关系的存在322
三、防止灾民精神创伤加剧324
四、减少衍生灾害发生325
五、灾民减灾义务的明确328
六、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速度330
减灾责任编336
第七章 灾害状态的法律对策336
第一节 灾害法336
一、灾害法的定义337
二、灾害法的原则340
三、灾害法的主要内容342
四、灾害法与其他法的关系346
第二节 减灾法350
一、减灾法的定义350
二、减灾法的立法宗旨353
三、减灾法的主要内容356
四、减灾组织法358
五、减灾基金法362
第三节 灾害救助法364
一、灾害救助法的定义365
二、制定灾害救助法的可能性367
三、灾害救助法的主要内容370
四、灾害救助法的实施373
五、救助法的实施保障375
第四节 灾害紧急状态法377
一、灾害紧急状态法的定义378
二、灾害紧急状态法的法律意义381
三、灾害紧急状态法的主要内容384
四、灾害紧急状态的宣布387
第八章 国家的减灾责任390
第一节 国家减灾责任的依据390
一、国家功能的主要学说391
二、国家减灾责任的理论依据395
三、国家减灾责任的法律依据399
四、国家减灾责任的立法实践402
第二节 国家减灾责任的内涵406
一、国家减灾责任的确定406
二、国内减灾责任410
三、国际协作责任413
四、国家减灾责任的不可转让性417
第三节 国家减灾责任的法律化421
一、减灾立法的多重责任功能422
二、国家减灾责任法律化的可能性425
三、国家减灾责任法律化的过程430
四、国家减灾责任法律化的程度433
第九章 灾区的减灾责任441
第一节 灾区捐赠款物的使用责任443
一、救灾捐赠与救灾募捐——救灾捐赠法律关系444
二、捐赠款物的接受责任446
三、捐赠款物使用责任448
四、捐赠款物监督与审计责任452
五、《四川捐赠办法》的捐赠款物使用监督特征457
第二节 过渡安置责任461
一、“5·12”汶川大地震灾民的临时安置462
二、板房安置责任466
三、就业责任470
四、以工代赈责任473
第三节 灾后重建责任479
一、灾民的恢复重建义务481
二、对口援建责任488
三、灾区筹措资金与重建基金491
第十章《防震减灾法》的修订与完善500
第一节《防震减灾法》修改宗旨与总则修改503
一、《防震减灾法》修改与“5·12”汶川大地震的关系504
二、《重建条例》与《防震减灾法》修改507
三、《防震减灾法》修订宗旨的确立509
四、《防震减灾法》结构与总则的修订511
五、《防震减灾法》附则的修改522
第二节《防震减灾法》主要制度的修改525
一、防震减灾规划的制定527
二、地震监测预报制度的完善532
三、地震灾害预防机制551
四、地震应急救援机制567
五、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机制582
第三节 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设计604
一、监督管理机制的设计605
二、强化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承担611
三、《防震减灾法》的继续完善问题622
附录643
附录一“5·12”汶川大地震与三个减灾法律问题——以减灾法效用与政府行为效能为视角643
附录二“5·12”全国灾难纪念日的设立义务与纪念责任673
附录三 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切实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和过渡性安置工作的紧急通知2008年6月3日690
附录四 四川省民政厅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办法2008年5月27日693
附录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5·12”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方案2008年6月20日696
附录六 四川省民政抗震救灾主要工作情况2008年8月22日701
附录七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都江堰市城镇居民住房灾难救助安置工作的意见2008年5月27日709
附录八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恢复发展扶持居民安居置业的意见2008年6月15日713
附录九 成都市关于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实行社区化管理的通知2008年5月28日719
附录十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2号)2008年6月24日723
后记733
修订版后记734
后记补笔741
热门推荐
- 683971.html
- 712302.html
- 3374462.html
- 2450433.html
- 240426.html
- 2417937.html
- 1621729.html
- 120658.html
- 1610038.html
- 2378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8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0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23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6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3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3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4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8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