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7653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031页
- 文件大小:277MB
- 文件页数:1044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荷载和地震作用1
1.1 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1
1.1.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1
1.1.2 荷载组合3
1.2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8
1.2.1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8
1.2.2 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14
1.2.3 屋面活荷载15
1.2.4 屋面积灰荷载15
1.2.5 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水平荷载16
1.2.6 动力系数17
1.3 起重机荷载17
1.3.1 起重机竖向和水平荷载17
1.3.2 多台起重机的组合18
1.3.3 起重机荷载的动力系数18
1.3.4 起重机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及准永久值18
1.4 雪荷载24
1.4.1 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要求24
1.4.2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25
1.5 风荷载29
1.5.1 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29
1.5.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30
1.5.3 风荷载体型系数32
1.5.4 顺风向风振和风振系数32
1.5.5 阵风系数34
1.5.6 横风向风振35
1.6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39
1.6.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9
1.6.2 地震影响40
1.6.3 场地和地基41
1.6.4 建筑形体及构件布置的规则性42
1.6.5 结构体系44
1.6.6 结构分析45
1.6.7 非结构构件46
1.6.8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46
1.6.9 结构材料与施工46
1.6.10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47
1.6.11 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48
1.7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0
1.7.1 一般规定50
1.7.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53
1.7.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57
1.7.4 截面抗震验算57
1.7.5 抗震变形验算58
1.8 内力分析方法67
1.8.1 力法67
1.8.2 力矩分配法69
1.8.3 静定桁架的计算方法74
参考文献75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76
2.1 基本设计规定77
2.1.1 一般规定77
2.1.2 结构方案77
2.1.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78
2.1.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79
2.1.5 耐久性设计81
2.1.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83
2.1.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83
2.2 材料85
2.2.1 混凝土85
2.2.2 钢筋87
2.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91
2.3.1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91
2.3.2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93
2.3.3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96
2.3.4 T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98
2.4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03
2.4.1 概述103
2.4.2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04
2.4.3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07
2.4.4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9
2.5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31
2.5.1 概述131
2.5.2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131
2.5.3 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31
2.5.4 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33
2.6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35
2.6.1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35
2.6.2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50
2.6.3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51
2.7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152
2.7.1 受扭构件截面限制条件152
2.7.2 不需进行构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的条件153
2.7.3 受扭构件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153
2.7.4 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154
2.7.5 在轴向压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155
2.7.6 在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构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156
2.7.7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157
2.7.8 多项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承载力计算157
2.7.9 协调扭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158
2.8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62
2.8.1 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62
2.8.2 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63
2.8.3 矩形截面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64
2.9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67
2.9.1 截面尺寸限制条件167
2.9.2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67
2.10 疲劳验算171
2.10.1 基本假定171
2.10.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疲劳验算171
2.10.3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疲劳验算173
2.1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174
2.11.1 裂缝控制等级174
2.11.2 裂缝宽度计算方法175
2.11.3 混凝土压应力、钢筋拉应力和预应力筋的等效应力计算176
2.11.4 抗裂验算178
2.11.5 变形验算182
2.12 构造规定187
2.12.1 伸缩缝187
2.12.2 混凝土保护层188
2.12.3 钢筋的锚固189
2.12.4 钢筋的连接191
2.12.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93
2.13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194
2.13.1 板194
2.13.2 梁198
2.13.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205
2.13.4 墙213
2.13.5 叠合构件214
2.13.6 装配式结构221
2.13.7 深受弯构件222
2.13.8 预埋件及连接件226
2.1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229
2.14.1 一般规定229
2.14.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236
2.14.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239
2.15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249
2.15.1 一般规定249
2.15.2 材料252
2.15.3 框架梁252
2.15.4 框架柱及框支柱255
2.15.5 铰接排架柱261
2.15.6 框架梁柱节点及预埋件263
2.15.7 剪力墙及连梁266
2.15.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274
2.15.9 板柱节点276
2.16 梁板结构293
2.16.1 单向板肋梁楼盖293
2.16.2 双向板肋梁楼盖298
2.17 单层厂房302
2.17.1 结构组成303
2.17.2 支撑作用和布置原则304
2.17.3 排架计算305
2.17.4 单层厂房柱的设计309
2.17.5 起重机梁设计310
2.17.6 屋架设计312
2.17.7 柱下锥形(阶形)单独基础设计315
2.17.8 厂房抗震计算要点320
2.17.9 抗震构造措施322
参考文献330
第3章 钢结构332
3.1 基本设计规定333
3.1.1 设计原则333
3.1.2 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333
3.1.3 材料选用335
3.1.4 设计指标336
3.2 受弯构件的强度及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343
3.2.1 受弯构件强度计算343
3.2.2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计算344
3.2.3 受弯构件局部稳定计算及加劲肋设计347
3.2.4 梁的刚度354
3.2.5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354
3.3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368
3.3.1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368
3.3.2 轴心受力构件的长细比计算369
3.3.3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369
3.3.4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374
3.3.5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设计377
3.3.6 拉弯、压弯构件的强度计算384
3.3.7 拉弯、压弯构件的长细比计算384
3.3.8 实腹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385
3.3.9 实腹式双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386
3.3.10 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计 算387
3.3.11 格构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388
3.3.12 格构式双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389
3.3.13 格构式压弯构件的缀件计算390
3.3.14 构件的计算长度390
3.4 构件的连接计算、构造要求及其连接材料的选用410
3.4.1 焊缝连接的构造要求410
3.4.2 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的构造要求410
3.4.3 焊缝连接计算411
3.4.4 螺栓(铆钉)连接计算417
3.4.5 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423
3.4.6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424
3.4.7 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425
3.5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板及混合结构设计437
3.5.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的一般规定437
3.5.2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的构造要求437
3.5.3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弯设计438
3.5.4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设计440
3.5.5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440
3.5.6 组合梁挠度计算442
3.5.7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设计444
3.5.8 混合结构设计446
3.6 钢结构的疲劳计算及其构造要求455
3.6.1 钢结构疲劳计算的一般规定455
3.6.2 钢结构的疲劳计算455
3.7 塑性设计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460
3.7.1 塑性设计的一般规定460
3.7.2 塑性设计时构件截面板件宽厚比限值460
3.7.3 塑性设计时的允许长细比461
3.7.4 构件的计算461
3.8 钢管结构计算464
3.8.1 构造要求及一般规定464
3.8.2 支管与主管的连接焊缝计算464
3.8.3 杆件和节点承载力465
3.9 钢结构的防锈、隔热和防火措施472
3.10 钢结构的制作、焊接、运输和安装473
3.11 单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473
3.11.1 一般规定473
3.11.2 抗震验算473
3.11.3 抗震构造措施475
参考文献477
第4章 砌体结构与木结构479
4.1 砌体的分类及其力学性能480
4.1.1 砌体的分类480
4.1.2 材料强度等级482
4.1.3 砌体的计算指标482
4.2 设计原则及房屋的静力计算488
4.2.1 设计原则488
4.2.2 房屋的静力计算490
4.3 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497
4.3.1 受压构件497
4.3.2 局压构件502
4.3.3 轴心受拉构件507
4.3.4 受弯构件507
4.3.5 受剪构件508
4.4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的设计方法509
4.4.1 圈梁509
4.4.2 过梁510
4.4.3 墙梁512
4.4.4 挑梁518
4.5 配筋砖砌体的设计方法521
4.5.1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521
4.5.2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524
4.5.3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墙527
4.6 配筋砌块砌体的设计方法529
4.6.1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529
4.6.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31
4.6.3 构造规定532
4.7 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537
4.7.1 墙、柱的高厚比537
4.7.2 一般构造要求539
4.7.3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540
4.8 砌体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541
4.8.1 一般规定541
4.8.2 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544
4.8.3 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553
4.9 常用木结构的构件、连接计算和构造要求557
4.9.1 木结构构件的计算557
4.9.2 木结构连接的计算564
参考文献570
第5章 地基与基础571
5.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571
5.1.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572
5.1.2 地基基础设计内容572
5.1.3 岩土工程勘察规定575
5.1.4 荷载规定575
5.2 土的工程性质指标和岩土的分类578
5.2.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578
5.2.2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582
5.2.3 土的其他工程特性指标585
5.2.4 岩土的工程分类589
5.3 土中应力计算592
5.3.1 自重应力592
5.3.2 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593
5.3.3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600
5.4 地基最终变形量计算607
5.4.1 单一土层的变形计算607
5.4.2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608
5.4.3 《规范》推荐的最终变形计算法609
5.5 挡土墙土压力与稳定性分析622
5.5.1 土压力产生的条件及种类622
5.5.2 朗肯土压力理论623
5.5.3 《规范》推荐的土压力计算方法635
5.5.4 挡土墙设计638
5.5.5 地基稳定性计算641
5.6 地基承载力计算642
5.6.1 地基承载力的有关概念642
5.6.2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643
5.6.3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650
5.7 岩土工程勘察简介658
5.7.1 岩土工程勘探方法658
5.7.2 岩土工程测试659
5.8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661
5.8.1 基础埋置深度661
5.8.2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665
5.8.3 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设计667
5.8.4 扩展基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672
5.8.5 钢筋混凝土联合基础设计680
5.8.6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685
5.8.7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686
5.9 桩基础设计696
5.9.1 桩基础的基本概念696
5.9.2 桩的竖向承载力的确定——《规范》方法697
5.9.3 桩基础的承载力验算——《规范》方法699
5.9.4 桩基沉降计算——《规范》方法701
5.9.5 桩基承台设计与计算——《规范》方法704
5.9.6 岩石锚杆基础——《规范》方法712
5.9.7 桩基计算——《桩规》方法714
5.10 软弱地基处理741
5.10.1 土的击实性与压实填土741
5.10.2 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743
5.10.3 换填垫层法744
5.10.4 预压法746
5.10.5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751
5.10.6 振冲法753
5.10.7 砂石桩法756
5.10.8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757
5.10.9 夯实水泥土桩法760
5.10.10 水泥土搅拌法761
5.10.11 高压喷射注浆法764
5.10.12 石灰桩法764
5.10.13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765
5.10.14 柱锤冲扩桩法766
5.10.15 复合地基的概念和各种方法汇总767
5.11 场地、液化与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769
5.11.1 场地、地基和基础769
5.11.2 天然地基和基础771
5.11.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772
5.11.4 低承台桩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777
参考文献779
第6章 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耸结构780
6.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781
6.1.1 一般规定781
6.1.2 房屋适用高度与高宽比781
6.1.3 结构布置784
6.1.4 楼盖结构789
6.1.5 水平位移要求和位移限值790
6.1.6 构件承载力设计表达式791
6.1.7 结构的设防要求和抗震等级792
6.1.8 特一级钢筋混凝土构件795
6.1.9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796
6.1.10 抗连续倒塌设计798
6.2 高层结构计算分析799
6.2.1 一般规定799
6.2.2 荷载效应组合802
6.2.3 构件内力的调整805
6.2.4 重力二阶效应与结构整体稳定806
6.2.5 结构变形验算809
6.3 框架结构设计810
6.3.1 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810
6.3.2 框架梁设计812
6.3.3 框架柱设计818
6.3.4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823
6.3.5 钢筋的锚固和连接827
6.4 剪力墙结构设计829
6.4.1 一般设计原则829
6.4.2 剪力墙设计831
6.4.3 连梁的设计840
6.5 框架及板柱—剪力墙结构设计843
6.5.1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843
6.5.2 板柱—剪力墙结构设计845
6.6 筒体结构设计849
6.6.1 一般规定849
6.6.2 框架—核心筒结构850
6.6.3 筒中筒结构851
6.7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852
6.7.1 一般规定852
6.7.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853
6.7.3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859
6.7.4 错层结构859
6.7.5 连体结构860
6.7.6 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860
6.8 混合结构设计861
6.8.1 一般规定861
6.8.2 结构布置862
6.8.3 结构设计863
6.8.4 构件设计864
6.9 高耸结构设计870
6.9.1 基本规定870
6.9.2 荷载与作用874
6.9.3 钢塔架和桅杆结构876
6.9.4 混凝土圆筒形塔884
6.10 多层和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890
6.10.1 结构体系和布置890
6.10.2 作用效应计算891
6.10.3 钢构件设计894
6.10.4 节点设计900
参考文献915
第7章 桥梁结构916
7.1 桥梁结构的总体布置916
7.1.1 概述916
7.1.2 桥梁横断面设计917
7.1.3 桥梁平面设计919
7.1.4 桥梁纵断面设计920
7.1.5 桥面系布置923
7.2 桥梁结构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925
7.2.1 永久作用925
7.2.2 可变作用927
7.2.3 偶然作用934
7.2.4 荷载组合936
7.3 钢桥基本构件的设计与计算939
7.3.1 钢桥的材料939
7.3.2 设计方法940
7.3.3 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941
7.3.4 构件的疲劳验算943
7.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计算944
7.4.1 材料944
7.4.2 承载力计算944
7.5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的设计计算953
7.5.1 行车道板计算953
7.5.2 钢筋混凝土主梁的计算964
7.5.3 挠度、预拱度计算985
7.6 桥梁墩台的设计986
7.6.1 桥梁墩台上的作用和作用组合986
7.6.2 重力式桥墩计算995
7.6.3 桩柱式桥墩的计算1002
7.6.4 柔性墩计算1008
7.7 桥梁支座设计与计算1013
7.7.1 支座的布置1013
7.7.2 支座的计算1014
7.8 桥梁抗震设计1021
7.8.1 桥梁抗震设防目标及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1021
7.8.2 桥梁抗震设计基本烈度规定1022
7.8.3 地震力的计算1022
7.8.4 抗震强度和变形验算1024
7.8.5 抗震措施和对策1028
参考文献1031
热门推荐
- 3151800.html
- 2927365.html
- 501067.html
- 2994261.html
- 815073.html
- 118264.html
- 755657.html
- 2747282.html
- 3770631.html
- 1425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9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3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7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1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9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5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8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7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