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危机救助 理论与经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融危机救助 理论与经验
  • 张荔,罗春婵,孙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5955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金融策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危机救助 理论与经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金融危机救助概述:含义与内容1

1.1金融危机救助的内涵与必要性3

1.1.1金融危机救助的缘起3

1.1.2金融危机救助内涵的发展与完善6

1.1.2.1狭义的金融危机救助——最后贷款人6

1.1.2.2广义的金融危机救助——全面救助7

1.1.3金融危机救助必要性解读11

1.1.3.1危机救助有助于改善市场失灵11

1.1.3.2危机救助有助于阻止危机传导12

1.1.3.3危机救助有助于促进经济复苏14

1.2金融危机救助的主体与客体15

1.2.1金融危机救助的相关主体及救助的边界15

1.2.1.1金融危机救助的主体15

1.2.1.2危机救助的边界——从救助主体角度18

1.2.2金融危机救助的相关客体及其义务21

1.2.2.1金融危机救助的客体21

1.2.2.2救助对象的义务——从救助客体角度24

1.3金融危机救助的手段与措施26

1.3.1金融危机救助中的货币政策及其运用26

1.3.2金融危机救助中的财政政策及其运用30

1.3.3金融危机中其他政策措施及其运用34

1.4金融危机救助的新趋势36

1.4.1危机救助主体的多样化36

1.4.2危机救助领域的不断扩大37

1.4.3危机救助对象的规模较大37

1.4.4危机救助工具的不断创新37

1.4.5危机救助行动的国际合作38

2金融危机救助的理论:发展与创新41

2.1基于最后贷款人理论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解释43

2.1.1最后贷款人理论的核心问题43

2.1.1.1最后贷款人的目标43

2.1.1.2最后贷款人的主体44

2.1.1.3最后贷款人的客体45

2.1.1.4最后贷款人的措施46

2.1.2最后贷款人功能的扩展与演进47

2.1.2.1最后贷款人目标的扩展47

2.1.2.2最后贷款人主体的扩展48

2.1.2.3最后贷款人客体的扩展49

2.1.2.4最后贷款人救助措施的扩展50

2.2基于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解释53

2.2.1古典学派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解释53

2.2.2凯恩斯学派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解释56

2.2.3其他学派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解释60

2.2.3.1新自由主义学派对危机救助的解释61

2.2.3.2凯恩斯主义后继学派对危机救助的解释64

2.3基于金融脆弱性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解释67

2.3.1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68

2.3.1.1金融脆弱性的经典理论68

2.3.1.2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关系72

2.3.2金融脆弱性理论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解释74

2.3.2.1金融机构脆弱性视角下的危机救助74

2.3.2.2金融市场脆弱性视角下的危机救助77

2.4金融危机救助理论的最新进展——源于本次危机救助的实践79

2.4.1金融危机救助主体的发展79

2.4.2金融危机救助对象的发展80

2.4.3金融危机救助方式的发展81

2.4.3.1从最后贷款到最先贷款81

2.4.3.2从债权式资金援助到股权式资金援助82

2.4.3.3危机救助与金融监管相结合82

2.4.3.4国内救助与国际联合救助相结合83

3 20世纪全球金融危机的救助实践:措施与效果85

3.1 20~30年代金融危机的救助实践87

3.1.1 20~30年代金融危机救助的措施87

3.1.1.1危机时期美国的救助措施87

3.1.1.2危机时期其他国家的救助措施92

3.1.2 20~30年代金融危机救助的效果分析95

3.1.2.1美国救助措施的效果95

3.1.2.2其他国家救助措施的效果98

3.1.3 20~30年代金融危机救助的启示与深远影响100

3.1.3.1 20 ~30年代金融危机救助的启示100

3.1.3.2 20~30年代金融危机救助的影响103

3.2 80~90年代金融危机的救助实践105

3.2.1美国储贷协会危机中的救助措施与效果105

3.2.1.1美国储贷协会危机的救助措施106

3.2.1.2美国储贷协会危机的救助效果108

3.2.2北欧银行业危机中的救助措施与效果110

3.2.2.1北欧银行危机的救助措施110

3.2.2.2北欧银行危机的救助效果112

3.2.3日本金融危机中的救助措施与效果113

3.2.3.1日本金融危机的救助措施114

3.2.3.2日本金融危机的救助效果115

3.2.4亚洲金融危机的救助措施与效果117

3.2.4.1亚洲金融危机的救助措施118

3.2.4.2亚洲金融危机的救助效果123

4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救助实践:比较与启示129

4.1本次金融危机救助的特点131

4.1.1本次金融危机救助的总体回顾131

4.1.2本次金融危机救助的基本特点134

4.1.2.1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救助134

4.1.2.2多种措施联合运用的金融危机救助135

4.1.2.3理念和工具不断创新的金融危机救助138

4.1.2.4国际协作的金融危机救助139

4.1.2.5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的金融危机救助142

4.2危机救助的政策措施与效果评价143

4.2.1货币政策措施及效果评价143

4.2.1.1货币政策措施143

4.2.1.2货币政策措施的效果146

4.2.2财政政策措施及效果评价149

4.2.2.1财政政策措施149

4.2.2.2财政政策措施的效果152

4.2.3其他救助政策措施及效果评价155

4.2.4危机救助政策效果的总体评价与分析159

4.2.4.1救助政策的正向效果159

4.2.4.2救助政策的负向效果162

4.3不同国家救助措施的比较分析163

4.3.1发达国家救助措施的比较分析163

4.3.2新兴市场国家救助措施的比较分析166

4.3.3中国救助措施及效果评价169

4.3.3.1中国实施的危机救助措施169

4.3.3.2救助措施的效果评价173

4.4本次危机救助的启示179

5金融危机的国际联合救助:机理与运作183

5.1国际联合救助的缘起185

5.1.1经济、金融以及政治的全球化使国际联合救助成为必然185

5.1.1.1危机救助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以及金融的全球化185

5.1.1.2全球化与国际联合救助的必要性189

5.1.2国际联合救助的内涵与方式191

5.1.2.1国际联合救助的含义191

5.1.2.2国际联合救助的方式193

5.2国际联合救助的主体及责任195

5.2.1国际联合救助主体及相应责任196

5.2.1.1国际联合救助主体的构成196

5.2.1.2国际联合救助不同主体的责任198

5.2.2 IMF等国际组织成为国际联合救助的核心机构200

5.2.2.1国际组织成为核心机构的有利条件200

5.2.2.2国际组织成为核心机构的不利因素203

5.3国际联合救助的作用机制205

5.3.1政治上的国际协调机制205

5.3.1.1国际联合救助组织者选择的政治协调205

5.3.1.2合作性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政治协调207

5.3.2不同联合救助主体之间的协调与作用机制208

5.3.2.1救助发起者与救助组织者之间的作用机制208

5.3.2.2救助组织者与救助参与者之间的作用机制209

5.3.2.3救助监督者与救助组织者、救助参与者之间的作用机制210

5.3.3有效国际联合救助机制的建立与效率改进213

5.3.3.1有效国际联合救助机制的标准213

5.3.3.2建立有效国际联合救助机制的途径214

5.4国际联合救助的发展与创新218

5.4.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方案与机制的创新218

5.4.1.1 IMF救助方案的创新219

5.4.1.2 IMF贷款工具的创新220

5.4.2国际合作组织及区域合作组织救助机制的创新221

5.4.2.1国际合作组织救助机制的创新221

5.4.2.2区域合作组织救助机制的创新223

5.4.3不同国家之间救助机制的创新225

6金融危机救助的效应分析:成本与收益229

6.1影响危机救助效果的因素分析231

6.1.1危机救助时机与救助效果分析231

6.1.2危机救助政策与救助效果分析233

6.1.3危机救助方式与救助效果分析235

6.2金融危机救助的成本收益分析236

6.2.1金融危机救助的成本237

6.2.1.1金融危机救助的显性成本237

6.2.1.2金融危机救助的隐性成本238

6.2.2金融危机救助的收益240

6.2.2.1金融危机救助的显性收益241

6.2.2.2金融危机救助的隐性收益243

6.2.3基于成本收益模型的危机救助分析244

6.2.3.1对危机救助成本与收益的简化244

6.2.3.2动态模型的基本框架245

6.2.3.3只考虑道德风险的动态模型247

6.2.3.4只考虑传染风险的动态模型248

6.2.3.5考虑道德风险和传染风险的动态模型249

6.3危机救助中的道德风险及解决路径251

6.3.1危机救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表现251

6.3.1.1道德风险与危机救助252

6.3.1.2危机救助过程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253

6.3.2危机救助中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与解决路径256

6.3.2.1危机救助中道德风险防范的理论回顾256

6.3.2.2危机救助中道德风险防范的措施分析259

6.4救助政策退出机制与救助效果分析262

6.4.1救助政策退出行为与救助效果263

6.4.2救助政策退出时机与救助效果263

6.4.3救助政策退出方式与救助效果265

6.4.4救助政策退出顺序与救助效果267

6.4.5救助政策退出协调与救助效果268

参考文献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