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 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应用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 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应用分析
  • 汪斌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720803611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 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应用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1

0 导论1

0.1 问题的提出1

0.2 对产业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回顾与述评6

0.2-1 欧美学者对产业结构的开拓性研究8

0.2-2 日本学者结合日本国情对产业结构的创造性研究25

0.2-3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概况40

0.3 本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体系框架44

0.3-1 研究对象及其特点的进一步说明44

0.3-2 本书的研究方法53

0.3-3 主要研究思路和体系框架56

第1篇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65

1 结构成长:一般理论模型65

1.1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成长的含义65

1.1-1 含义和分析的起点65

1.1-2 具体分析方法说明68

1.2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成长的内容设定69

1.2-1 分析框图的提出69

1.2-2 基本分析内容的进一步说明71

2.1-1 分析角度的理论限定73

2 国际区域内各产业结构体的演进及其基本决定因素73

2.1 分析角度和分析的两个层面73

2.1-2 结构成长差异与分析的两个层面74

2.2 自发演进因素对产业结构的约束75

2.2-1 初始条件和初始结构与钱纳里和石川滋的研究75

2.2-2 主要本质变量及其不同作用77

2.3 自觉调整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制约80

2.3-1 自觉调整因素的性质和作用80

2.3-2 自觉调整因素及其不同作用方式82

2.4 结构成长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85

2.4-1 成长差异的表现形式之一:W.W.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与主导产业选择和更替的不同步86

2.4-2 成长差异的表现形式之二:结构成长中共时态的调整内容不同87

3 实证分析之一:东亚各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轨迹89

3.1 选择分析样本和衡量指标的补充说明89

3.2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91

3.2-1 战后初期不同的初始条件91

3.2-2 战后以来东亚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95

3.2-3 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与主导产业的选择108

3.3 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不同特点111

3.3-1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特点111

3.3-2 制造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概述126

4 国际区域内各产业结构体相互关联成整体的成长133

4.1 整体性成长的实质和理论测度133

4.1-1 实质:内在联系紧密化133

4.1-2 内在联系紧密化的理论度量137

4.2 整体性成长的动因及其机制141

4.2-1 动因分析141

4.2-2 机制分析143

4.3 整体性成长中内部的矛盾性156

4.3-1 矛盾的必然性与矛盾的若干表现形式156

4.3-2 矛盾的制约因素与矛盾的协调159

5 实证分析之二:东亚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性演进161

5.1 实证分析选择内容说明161

5.2 东亚区域内的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互动162

5.2-1 东亚区域内的相互贸易和贸易结构转换162

5.2-2 东亚区域的直接投资浪潮169

5.2-3 投资与贸易互动形成域内自律发展循环机制178

5.3 东亚区域内的产业转移与产业传递180

5.3-1 战后四次国际性的产业调整与传递浪潮和东亚域内的产业转移180

5.3-2 东亚各国(地区)在域内产业转移与传递中的不同作用及对结构整体性成长的影响184

5.4 东亚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性成长的度量--域内贸易结合度验证188

本篇小结190

第2篇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开放性与互动机制196

6 结构开放与互动:理论模型设定196

6.1 结构开放与互动的含义和成因196

6.1-1 含义和基本分析思路196

6.1-2 结构开放与互动的成因和必然性200

6.2 结构开放与互动的主要分析内容和理论模型202

6.2-1 主要内容设定202

6.2-2 分析模型及其说明203

7.1 关联互动机制之一:国际贸易206

7 国际区域间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分析206

7.1-1 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化及特征207

7.1-2 国际贸易机制对国际区域间产业结构关联与互动的传导作用208

7.2 关联互动机制之二:国际资本流动211

7.2-1 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其特点211

7.2-2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区域间产业结构的互动演进214

7.3 关联互动机制之三:国际金融216

7.3-1 金融机制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特点216

7.3-2 国际金融影响区域间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传导机制217

7.4 关联互动机制之四:技术与信息的跨国转移与传递221

7.4-1 技术的跨国转移与扩散222

7.4-2 通过技术的跨国流动的国际区域间产业结构互动中的传导作用225

7.4-3 信息的跨国传递及传导作用228

7.5 关联互动机制之五:跨国公司230

7.5-1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230

7.5-2 跨国公司通过国际分工对区域间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重要作用233

7.5-3 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区域化和全球化及结构互动236

7.6 关联互动机制之六:经济周期237

7.6-1 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的关联及其传递机制238

7.6-2 经济周期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产业结构间的互动关系241

7.6-3 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与非同步性和结构互动关系244

7.7 小结:各种关联互动机制的相互关系简述247

8 实证分析之三:形成国际区域间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若干传导机制发展例证249

8.1 关于结构互动传导机制例证选择的简要说明249

8.2 东亚、北美和西欧域内与区域间若干互动机制发展简况250

8.2-1 区域间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250

8.2-2 区域间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254

8.3 跨国公司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与地域结构256

本篇小结261

9.1-1 结构演化模式的含义266

9.1 结构演化模式的含义和模式类型266

9 结构演化模式:理论框架266

第3篇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模式与当代国际分工266

9.1-2 结构演化模式的类型267

9.1-3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演化模式的定义及特点268

9.2 分析方法和模式概括方式270

9.2-1 结构演化模式的分析方法:静态与动态分析270

9.2-2 结构演化模式的概括、表达方式272

10 实证分析之四:东亚、北美和西欧产业结构演化模式的整体性特征276

10.1 关于分析样本选择的简要说明276

10.2-1 北美三国产业结构演变简析278

10.2 北美、西欧有关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化轨迹概述278

10.2-2 西欧四国产业结构演进简述283

10.3 三大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演化模式的整体特征--静态时点分析289

10.3-1 与一定的收入水平相对应的三大国际区域中的各产业结构体289

10.3-2 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之间的偏离度分析294

10.3-3 制造业内部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的比较分析300

10.3-4 静态时点分析小结和初步结论311

10.4 三大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演化模式的整体特征--动态分析315

10.4-1 东亚产业结构的转换形式--多层次追赶与连锁型变化316

10.4-2 北美产业结构的转换形式--互补、依赖型演进323

10.4-3 西欧产业结构的转换形式--互补、水平型演化329

10.5-1 三大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演化模式的整体特征总结333

10.5 静态与动态分析后的综合绪论及趋势展望333

10.5-2 三大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演化模式的趋势展望及图形概括336

11 结构演进与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347

11.1 结构演进与国际分工发展的关系347

11.1-1 多层结构与分工体系的多层次347

11.1-2 结构演进与当代国际分工体系的总体特征348

11.2 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新格局和若干重要新特点349

11.2-1 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多重结构及其变化350

11.2-2 区域国际分工体系的发展和协议型国际分工355

11.2-3 跨国公司内部国际分工的发展及新特点362

本篇小结366

第4篇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73

12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战略构想373

12.1 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73

12.1-1 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373

12.1-2 比较优势与可持续竞争优势377

12.2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和结构超越型战略381

12.2-1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意义和局限性381

12.2-2 结构超越型战略的内涵和实施的条件及可能性386

13 实证分析之五: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和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396

1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轨迹及国际比较396

13.1-1 8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轨迹397

13.1-2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国际比较407

13.2 中国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414

13.2-1 比较优势的国际比较:区域内414

13.2.2 比较优势的国际比较:区域外425

13.2.3 中国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以科技与工业为例证429

13.3 实证分析小结:中国产业结构总体特点445

14 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450

14.1 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50

14.1-1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已步入新阶段450

14.1-2 结构的适应性调整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58

14.1-3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论争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461

14.2 参与国际分工中实施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思路或基本原则468

14.2-1 结构调整中立足东亚,面向全球,拓展多元产业发展空间的原则468

14.2-2 结构调整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强化民族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原则471

14.2-3 结构调整中外贸、外资和产业合作相结合的原则473

14.2-4 结构调整中参与国际分工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476

14.2-5 结构调整中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和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480

14.3 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若干政策选择483

结束语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86

参考文献488

后记503

热门推荐